环球快看点丨买房“负首付”是一口陷阱
对买房人来说,务必擦亮眼睛,看清楚“负首付”背后的风险,不要看到短期“划算”,就一头扎进“陷阱”
王丽新
(相关资料图)
近期,有房产中介声称买房可以做到“负首付”,例如房产价格是520万元,买家却可以贷款570万元,相当于额外拿到50万元“装修款”,而且无需首付。
看上去,这番操作可以减少买房者的资金压力,还有“装修款”拿,好处多多。其实不然,其背后是业内俗称的“高评高贷”。“高评”就是抬高房子的评估值,“高贷”就是贷款额高于房子的真实交易价格。为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搞“阴阳合同”。
然而,“高评高贷”操作隐藏着多重风险。对购房者而言,“负首付”并不是真的无需支付首付,而是通过“神操作”转移了首付环节而已,因为借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要还的。购房者因没有首付实力,于是抬高杠杆购房,不仅面临高额还贷压力,还加大了断贷违约风险。
如果“神操作”被揭穿,银行拒绝放贷,购房者不得不全额付款,还将面临高额违约金的赔偿。即便贷款人侥幸通过了银行审核,在银行后期自查时也极有可能被发现,进而被收回贷款。并且,因为“神操作”本质上属于“骗贷”,一旦暴露,贷款人就会被列入银行黑名单。
对银行而言,“高评高贷”的风险也很大。一方面,如果购房者断贷,拍卖其房产将导致银行资产缩水和减值。另一方面,所谓的“负首付”操作,本质是从别处挪用资金顶账,一是中介机构或者开发商为贷款人垫资,二是贷款人通过消费贷、经营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中介等筹措资金。这些操作都会带来新的借款风险,最终反噬银行。
当下,房地产市场仍有待恢复,一些开发商或中介使出浑身解数卖房,于是出现了名为“负首付买房”,实为“高评高贷”的违法操作。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降低首付、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新政接踵而至。近日,多地宣布允许用公积金支付首付款。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满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适度活跃市场,决不意味着可以给“骗贷”放水。银行要提升对房产评估的敏感度,防止骗贷。
开发商或中介机构要有底线,莫以违法的“负首付”模式签署“阴阳合同”。任何促成购房消费的行为,都不可用营销话术诱使买家“入瓮”,利用“负首付”鼓动消费者“入局”。
打击“神操作”有依据。2016年由住建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针对此次“负首付”风波,5月2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住建局印发通知,将在全区范围严查首付贷、返首付、零首付,以及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捏造散布不实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监管部门快速反应,值得肯定。
对买房人来说,务必擦亮眼睛,看清楚“负首付”背后的风险,不要看到短期“划算”,就一头扎进“陷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