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老外镜头下的“南海圣境”,1922年普陀山,禅意悠远
这一系列的旧相片,都是1929年在浙江舟山和普陀山上所拍的。拍摄这张图片的是一位外籍人士,他为了研究和收集信息,专程赴浙江舟山一带。在考察舟山地貌的过程中,几位外籍摄影家被普陀山的美丽景色所折服,纷纷拿出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下百年以前普陀山的风貌。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诸岛之上,其形状如青龙盘踞于大海之中,传说是观音大士布施的地方,被誉为“南海圣境”和“海天佛国”。根据历史资料,两千多年以前,普陀山就是一处修行的圣地。这是一九二二年,海上朝晖下的舟山群岛,舟山群岛坐落在浙江东海,岛屿宛若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山脉,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岛屿耸立在大海之中,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光芒穿透了层层的白云,将海天映照得一片金黄。
(资料图片)
一九二二年,晨光朦胧的舟山港口,港口里,安静地停靠着数只渔船。“舟山”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因有船而聚集,所以叫舟山。”“舟山”一词在历史上已有记录,其首次见于宋代孝宗乾道五年的《乾道四明图经》。据《昌国县·津渡》所载:“去县之南边五公里处,有舟山渡口,因山形似一只小船而得名。
1929年在舟山定海县,这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在战国时代,被称为“甬东”,唐朝开元二十六年,翁山县开始建立。昌国县,为宋熙宁六年所设。定海县设立于清朝康熙二十七年。
1921年普陀山的潮音岩溶和岩溶岩溶,在普陀山的龙湾脚下的紫色竹林景区内。“潮音洞”之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因为它终日吸收海水,声若雷音。而“潮音”则与“佛音”相仿,在山洞中,海浪不停,声音好似菩萨在诵经。“潮音洞”三个巨文,镌刻于岩壁之上,为清代康熙38年(1699年)康熙帝亲笔所写。
1921年普陀山,在普陀山绝崖上修建了一座寺庙.从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普陀山就成为了观世音菩萨的发祥地,鼎盛时期,有三百多处寺庙,有云雾缭绕,有波涛汹涌,有山水之美,有山水之美,有山水之美,闻名遐迩。
普陀山的法于1921年拍摄于此。在普陀山的光熙峰下,百花顶左侧,也叫“后庙”。法雨寺始建于明朝一五八0年,因为这里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所以就在这里修了一座茅屋,并以“法海潮音”为名,命名“海潮庵”。1593年更名为“海潮寺”,康熙38年重建正堂时,题写了“天花法雨”的匾额,故称法雨寺。
1921年,普济寺普陀山正堂。普济寺,俗称“佛殿”,坐落在普陀山的灵鹫山峰之南,坐落在后梁贞明二年(918年),后几经兴盛,几经拆解,直到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陛下在南方巡视的时候,才下令重新修建,并在此基础上加了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普济群灵”四个大字,这是普陀山上的一座佛殿。
普陀山,摄于一九二二年。太子塔又叫多宝塔,是根据《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而命名的,始建于元代。普济寺主持富仲和尚在修建这座宝塔的时候,接受了元代的宣让王的赞助,所以这座宝塔又叫“太子楼”。
普陀山法于寺玉佛大殿中的三座佛像,1922年.玉佛殿始建于1688年,又称“三圣”,是康熙二十六年的庙宇。普陀山高僧惠根于1880年从缅甸引进三座玉佛,分别安置在两座寺庙和灵石庵堂内,并以此为香火来源,故称玉佛殿。
朋友们好,今天的文章写到这里就完美结束啦,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喜欢老照片的朋友们记得给小编点一个赞呦,我会继续好好写作。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支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