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0斤市售碧螺春中只有1斤多是原产地“正宗货”
3月27日,针对原产地保护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部门专项打假执法行动拉开帷幕。22日,苏州东山、西山碧螺春茶叶开始采摘。原产地保护这块“金字招牌”,给洞庭山碧螺春带来新机遇。同时,假冒货大量冲击市场等问题,又使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保护面临新的困境。
洞庭山碧螺春早在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江苏第一个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和西山镇现辖行政区域,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由于近乎严苛的原产地保护规定,即便是原属西山镇的太湖庭山岛,也不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之内。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计量科科长高澄清告诉记者,庭山岛因上世纪90年代行政区划调整,从西山岛划归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办法实施后,范围至今未调整。记者了解到,为争取将庭山纳入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该岛种植业主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诉,答复是“法规的严肃性不容改变”。同样是“明前茶”,贴着原产地保护标识的洞庭山碧螺春是庭山茶叶价格的3倍。
茶树品种方面,《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办法》中要求,原产地保护的是传统洞庭地方群体小叶种,而非外来品种。产地限制在苏州东、西两山,茶树品种是本地小叶种,标准如此严格,但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品牌茶,现实中保护状况又如何呢?
保护区金庭镇茶叶协会会长周永明告诉记者, 3月上中旬出现的所谓“碧螺春”都是假冒货,商场碧螺春“第一锅”也多是作秀炒作。由于气候原因,正宗洞庭碧螺春比浙江、贵州等地茶叶要晚一个月左右。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每年洞庭山碧螺春还没冒芽,各路人马早已闻风而动,种茶、卖茶、喝茶,在洞庭碧螺春茶这块金字招牌的产业链上,众多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而历经17年,洞庭碧螺春原产地保护依然步履维艰,假冒洞庭碧螺春无情地折射出原产地保护困境。
种植于洞庭山山谷深处的碧螺春,因为量少质优,价格很难“放下身段”,而假冒碧螺春与正宗“碧螺春”价格相差10倍以上,仍然利润丰厚。吴中区茶叶协会秘书长季小明介绍,去年全国茶产量261.6万吨,绿茶超六成,碧螺春占全国绿茶产量14.6%,龙井占14.8%,是绿茶的两个大头。洞庭碧螺春今年预计产量130吨,在全国碧螺春中占比0.1%,也就是说,在市场销售的碧螺春中,平均500公斤只有500多克是正宗洞庭山碧螺春。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最早在市场上露脸的所谓“地产碧螺春”绝大多数是来自浙江的“乌牛早”,芽叶大,平均芽长2.5到3厘米,是浙江最早上市的茶叶之一,采摘期为每年2月25日至4月5日清明。“乌牛早”外观漂亮,但味道寡淡,香气很弱。而地产碧螺春茶树发芽迟,为平均长度1.2厘米小叶芽,两者在香气、品质等方面差距很大。
每年清明前,浙江、贵州茶叶纷纷冒充东山、西山碧螺春,“以前镇夏、东山镇街上浙江、贵州茶叶商连旅店都住不下,到处都是做假冒‘碧螺春’的外地茶商,当地人后来也参与其中”。东山茶农陆建农告诉记者,这些外地茶商将青叶用大船装到东山、西山,雇了炒茶师傅炒,有些将青叶混到地产碧螺春青叶中炒,卖出高价牟利。有的茶农索性在茶园引种浙江“乌牛早”。为保护原产地正宗“碧螺春”, 吴中区政府严令几大收购商严禁收购“乌牛早”等早熟外地品种,对“乌牛早”等引进茶树品种不予发放地理标志商标。
碧螺春原产于洞庭两山石壁。保护区茶树和桃李杏梅等花果树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根脉相连,茶叶吸收了太湖的水气和两山岛上花开的香气。炒500克高级碧螺春要7万颗芽头,种植在山谷深处的本地小叶种碧螺春,是洞庭两山最好的碧螺春。
吴中区农委介绍,原产地种植外来“乌牛早”等早熟品种,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随着种植时间越来越长,已经是“橘生淮南则为橘”,外来茶叶也有了香气,在产出时间和产量、茶农增收等方面更是前景诱人。当地市场管理部门则认为,多品种、多产量适用其它品种茶叶生产,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保护,应严格按照原产地标准:原产地、原产品,不求产量求质量。对于洞庭山碧螺春茶而言,品种、工艺、环境三要素是标准,茶农补植品种参差不齐,目前“乌牛早”等外地茶种的引进,是市场的趋利行为。而从工艺来说,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杀青”炒制为手工,各家各做,每一批炒茶质量都不均匀,没有好的流程,质量难以掌控。至于三要素中的环境,洞庭山碧螺春新辟茶园比例失调,果树、茶树间作应为3比1,茶树全年可照射阳光只能占到三分之一,结果茶叶产量增加了,品质却下降了。其次,洞庭山碧螺春茶树要远离公路等交通要道50米至100米外,远离人群,而现在不少已突破该标准,甚至房前屋后也种植,对茶叶质量影响很大。相对于假冒碧螺春大举入侵,地产碧螺春自身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自身质量很苍白,就给了假冒货可乘之机。
“原产地保护工作一直在做,但是难点不少。农业部门、市场监督部门都有各自的办法,还没有形成合力,群众对原产地保护也认识不足。”当地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说,洞庭碧螺春首先要保住金字招牌。
为让洞庭山碧螺春茶恢复“根正苗红”,季小明介绍,吴中区对碧螺春茶进行了种质资源普查,对纯种小叶碧螺春茶进行挂牌、保护,对洞庭碧螺春的品种提纯复壮,大面积推广本地纯种的小叶种茶,希望通过进一步推广实施,逐步恢复碧螺春原来群体种、群种植覆盖面。
原产地保护还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形成打假威慑力。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张智告诉记者,此前他判决了浙江安吉白茶侵权诉讼案,对于相关知名品牌侵权诉讼,法院判决保护商标持有人合法权益。
标签: 1000斤市售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