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聋校美女班主任用漫画“写”评语
“岁月流转,时光过膝,如同杨绛一样,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终会在身上形成一道温柔而淡定的光芒,伴随你抵御生活的艰辛……”文艺范的句子,旁边配上一幅生动的简笔漫画,“漂亮的小姑娘站在一堆书前若有所思,摸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内心OS:好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这是南京聋人学校高二(4)班班主任于晓岚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期末评语,她用漫画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对每个孩子的期待,“用些新奇的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的‘说教’。”
于晓岚老师和董瀚同学
寓教于画语文老师花一个月“写”评语
明明是个语文老师,偏偏要用漫画给学生“写”评语。回望他们在一学期内的得与失,挖掘各自性格中的亮点跟不足,通过各种渠道去搜索契合的漫画形象,然后认真地在纸上加以呈现,看似不太复杂的流程,对于没有丝毫绘画基础的于晓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最多完成一个孩子的评语,所以在期末前一个月我就着手准备了。”
“比如这个孩子,他很聪明,但缺乏动力、拖拖拉拉,一个目标没完成,张口就是‘我基础太差了’‘前面落下太多了’,失落一阵子又周而复始。”于晓岚就着手边的《青春的证明》,讲述这幅名为《借口》的漫画背后的故事,“我用了很形象、很夸张的方式,把这个借口的口字放得很大,告诉这个孩子,‘借口非但不能保护你,有时候还会吃掉你’。”于晓岚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新学期开学不久,“借口少年”就有了明显的改变。
“时间漫画”评语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听障学生跟普通学生相比,或许难有特别辉煌的成就,但他们同样渴望绽放。班上有个孩子,明明非常努力,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任课老师心疼他,给他降低标准,他却固执地拒绝了这份好意。“我看他每天追得很累很辛苦,就给他画了两幅对比漫画,一幅是垒得很高但不稳的砖头,一幅是暂时不高却垒得很实的砖头,就是想告诉他,一味追求速度是危险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长远。”在于晓岚的春风化雨下,这个孩子渐渐地卸下了心防。
除了漫画还有成语、古诗、关键词互动……
每个从学生时代走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情结,每逢期末,除了分数,最关心的就是班主任的评语了,简单的肯定能让我们欣喜一整个假期,小小的“吐槽”也会让年幼的心耿耿于怀好几天。“我了解学生的期待,自然不愿意辜负这份期待。”于晓岚说,高二(4)班于她而言有些特别,“我过去都只教预科班,这次是要从预科把他们带到毕业,算算要给他们写8个学期的评语,都按传统套路多没意思呀!”
除了漫画,于晓岚还想出了很多招数:第一个学期是成语,第二个学期是名句,之后还有关键词互动、古诗,“让学生提供关键词,我根据关键词来写,其实是一个对话的方式,无形中给我个机会摸清孩子们的心思。”
“积累漫画”评语
让于晓岚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是口是心非。“那个孩子的父亲生了重病,当时做了个大手术,孩子因为家里的事情状态不佳,三好生没拿到,话也变得很少。但不管谁问他,他都说,‘我没事’‘我很好’。”就着“口是心非”的关键词,于晓岚打开了这个孩子的心扉,“我给他的回答是,你隐瞒的初衷是在意,你不希望你在意的人为你担心,你是善良的,但你不妨试着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漫画、成语、古诗、关键词,哪个最受学生欢迎呢?高二(4)班董瀚同学直言,漫画很新奇,但自己更爱古诗,“老师送我的是王维的《终南别业》,当中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把我的心意摸得透透的!”
“戏精班”班主任:这些孩子在我脑海里是有声音的
有人说,聋人的世界犹如没有字幕的默片电影,命运的手按下静音键,他们的生活从此鸦雀无声。“我至今都记得,2002年大学毕业,我来聋校面试,刚走进校园,看到很多孩子在操场上奔跑,跟普通孩子别无二样,只是周遭太安静了。”彼时,这份无声戳到了于晓岚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她决定要留下,这一留就是17个年头。
“借口漫画”评语
“我们班有个外号,叫‘戏精班’。”说到自己的班级,于晓岚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都是骄傲,“语文课本上有一些历史典故,我会让孩子们排课本剧,服装、道具、拍摄、剪辑都是自己动手,他们演得可好了!”
尽管已经做了母亲,于晓岚的外表仍然很具备“欺骗性”,一张精致的娃娃脸,加上热情活泼的性格,让人一下很难将她跟“从教17年”这样有厚重感的标签绑在一起。在这些年的特教生涯中,于晓岚始终有一份坚持,她无时无刻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他们听力存在障碍,但发声没有问题,不能因为说得磕磕绊绊就放弃吧。多年以后,我回忆起某个孩子,他在我的脑海里一定是有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