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资讯 > 热点 > 2018扶贫新观察:除“病根”拔“穷根”

2018扶贫新观察:除“病根”拔“穷根”

时间:2018-12-10 16:54:37 来源:人民网
依据贫困人口患病程度,结合各级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建立了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精准核查实现“普惠制”,大病住院实行“特惠制”,慢病用药实行“保惠制”

贫困患者住院治疗“零负担”,大病住院“特惠制”

日前,记者在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骨科病房,见到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王炎。她经过5次手术,终于实现了由卧床到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的奇迹。如今,她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开了一家网店补贴家用。

王炎家住辽宁省辽阳县柳壕镇罗套村,18岁时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僵直,髋关节溶合,平时基本卧床,父母四处举债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

2016年,辽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到村里为王炎体检后,决定带她免费住院治疗。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她先后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5次手术,医疗费总计达40多万元。其中,新农合基金补偿8万多元,民政补偿3万多元,医院垫付30多万元。

据调查,辽阳市2.6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占到62.5%。自2016年起,辽阳市开展医疗精准扶贫行动。两年多来,仅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并治愈出院的贫困人口累计达1.4万人次,经过治愈的贫困人口中有九成脱贫。

辽阳市推行“三惠制”,让所有贫困患者病有所医,先除“病根”,再拔“穷根”。2016年至2017年,辽阳市政府从新农合结余基金中安排3000万元支持医疗扶贫,2018年再安排2000万元,不足部分由医院垫资“兜底”。所有贫困患者的住院费用均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患者不交押金,打通了医疗精确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贫困患者住院治疗“零负担”。

一是精准核查“普惠制”。2016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成立了两支医疗队,派出20多名专家,核查了2.7万多名患者,从中筛查出精准医疗救助对象1.7万多人,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对于卧床不起的病人,医疗队带上仪器设备,进家入户,甚至跪在炕上为病人检查诊断。

二是大病住院“特惠制”。大病贫困患者进城治病不用借钱,没有后顾之忧。住院费用一律由医院先行垫付,出院时也不用结账,患者不花一分钱。医疗费主要来自新农合结余基金、民政专项补偿以及医院垫付,保证重大疑难手术顺利实施,贫困患者看病不必为钱发愁。

三是慢病用药“保惠制”。2017年,全市推出慢病患者居家治疗免费的新政策。新农合基金投入100万元,由医院直接采购药品,实现资金运用效益最大化。医疗队直接入户发药,实现专病用药指导最优化。针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8种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医疗队长期入户随诊,免费发药,保证患者用上药、用好药、不断药。

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甜水村患者周兴家、陈丽梅老两口分别患上直肠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一同住院,双双免费做了手术。周兴家激动地说:“以前把房子卖了也治不起病,现在不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大病,这是我家几辈子的福气啊!”

辽阳县隆昌镇隆昌村农民董继强正值壮年,患上股骨头坏死,疼痛难忍,无法下地。家中的“顶梁柱”一病不起,妻女一筹莫展,生活陷入困境。医院为他免费做了手术,他又可以正常走路了。他感慨地说:“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我摊上了,真是太幸运了!”

贫困户签约“公益家庭医生”,看病有了绿色通道

辽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下乡时发现,虽然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可以免费去医院治病,但不少人舍不得撂下家中的农活,久而久之,小病拖成了大病。

针对这一情况,辽阳市推出“公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患者免费投药”两项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市中心医院组织300多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与1.3万户建档立卡患者家庭签约,确保每户都有家庭医生。同时,为居家治疗的慢病贫困患者免费投药,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随时解决医疗需求。

2017年3月,该院组织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专家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签约,以定期入户与随时入户结合的方式,推行专家看专病、专科治专病的精准医疗服务模式,免收服务费。协议约定,签约的家庭医生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每年入户至少3次。每名签约医生都要提供用药干预指导、预约诊疗、接诊住院治疗等服务,同时还为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投药,实现专病用药指导最优化,防止出院患者病情反复。与此同时,签约医生中实行“首签负责制”,对于签约人口患有签约医生专业以外的疾病时,负责转交其他医生治疗,提供多种疾病的治疗路径。医院还为贫困患者就医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成立了精准扶贫门诊,设立了精准扶贫专用窗口,确保优先就诊、优先治疗。

“大专家成了我的家庭医生,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儿!”最近,外科专家刘有玉来到与他签约的贫困户、辽阳县八会镇金厂村村民马英山家中,为他随诊发药。刚从田地里回来的马英山,站在家门口迎接他的家庭医生。刘有玉将10盒药交到马英山手里,询问了他最近的身体状况。几年前,马英山的老伴过世,独居在农村,因为没钱治病,一直没有上医院。2016年5月,医疗队进村筛查时,发现马英山患有严重心脏病,当即给他开具了住院单。很快,马英山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住院治疗40多天,自己没花一分钱。经过一年多的调养,他不仅能够收拾自己家的4亩玉米地,还能打理果园赚点钱。如今,马英山已经摘掉了“贫困帽”。

今年,辽阳市决定建立农村贫困家庭长期签约服务机制,医疗专家与贫困家庭重新签约,由过去的短期协议变为长期协议,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拥有一名永久的家庭医生。

山区农民叫救护车“零收费”,危急重症及时救治

在农村,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很多农民得了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有时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为缩短急救半径,辽阳市依托市中心医院,在偏远乡镇设立5个急救分站,基本覆盖山区农村,提高了农村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在离市区约60公里的辽阳县河栏急救分站,住院医师李梦乔说,急救分站每班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24小时待命。接到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指令后,1分钟内就可上车出发,为抢救生命赢得了“黄金时间”。

记者在辽阳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大屏幕上看到,车载摄像头将救护车的运行信息和患者生命体征等,实时显示在医院的大屏幕上。院内专家立即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在患者入院之前形成治疗方案。目前,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今年5月,辽阳市中心医院又推出院前急救“零收费”的惠民之举,对120急救患者免收出车费、在急救车上的用药和止血等救护费用。新举措推出以来,平均每月让利患者20多万元。

2016年5月,辽阳市医联体成立。医联体以辽阳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今年又扩大到村卫生室。

去年6月,辽阳县下达河乡东新堡村村民刘芳突发急性脑血栓,在县医院治疗10多天,效果不明显,只能卧床。根据治疗需要,县医院将其转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经过治疗,老人很快能够行走,生活基本自理。

依据贫困人口患病程度,辽阳市结合各级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建立了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轻症患者免费提供药品居家治疗,病情稍重患者到乡镇卫生院治疗,较重患者到县级医院治疗,重症患者到市中心医院治疗,传染疾病、精神疾病、结核疾病到市专科医院治疗。目前,全市基本实现“慢病在基层、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

为提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市中心医院免费培训乡村医生,近5年累计培训5300人次,全市乡村医生轮训一遍。辽阳市还委托高校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基层一线岗位工作,进一步织牢了农村医疗“网底”。

标签: 扶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