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拼经济谋发展⑬丨拼经济:北京打出“组合拳”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希琼
(资料图片)
■李定文
万物复苏的春天,北京经济一片勃勃生机。从点亮“夜经济”,发展“水岸经济”“数字经济”不断刺激消费,到聚焦300项市级重点工程,北京多部门携手在拼经济的道路上打出了“组合拳”。
“夜经济”提升消费新动力
“夜经济”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晴雨表”。为刺激消费,3月22日,北京发布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拟重点打造10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30个融合消费打卡地、40个品质消费生活圈、5-10条全市夜游精品路线,培育10条市级“深夜食堂”餐饮街区。
深夜,亮马河沿岸灯火辉煌,目光所及,皆是美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实地体验,随意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就足以享受夜北京的美好时光。而在西单大悦城、君太百货、汉光百货及朝阳大悦城等大型商场,则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餐饮行业的排队景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对于持续繁荣夜经济,北京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融合消费打卡地、品质消费生活圈。开发夜游大运河、夜游亮马河、雁栖湖夜航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市属公园推出夜间旅游路线。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行动方案》,从六方面推出22条措施,聚焦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再提升和提振市场信心。文件提到,打造5条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引进1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约6000家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
在刺激大宗消费方面,北京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对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符合条件的车主给予补贴。对于二手车市场,加快二手车流通,对转出二手车作出贡献的经销企业给予适当奖励。促进新车消费和二手车流通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汽车消费普惠金融产品的供给。
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加速
在市中心,作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位于东城区的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已经完成原装饰物拆除工作,施工的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入场开工。
从市中心一路向东30公里的地方,正是北京市全力打造的行政副中心,这里的大项目建设一片热火朝天。作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04标段部分已完成全部桩基施工,预计6月份将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2023年北京将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动一批重大投资项目落地。
在项目建设领域,北京市2023年聚焦300项市级重点工程,其中包括100项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项基础设施项目和100项民生改善项目,以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多维创新激活市场主体竞争力
在北京全力拼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领域都在通过创新拥抱时代变革。“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在关键领域加快实现了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国资国企积极探索模式创新,争做拼经济“领头羊”。由中央企业“中国电力”和北京市国企“新农创”跨界组合的创新型企业——中电农创,正在构建中国首个“大国粮仓”产业生态圈。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定的第一家要做出“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示范的标杆企业,中电农创表示,积极“创新模式、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团队斗志。
民营企业通过创新涌现活力。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河航天坚持创新探索,通过研发适应批量生产的低成本卫星,利用我国工业体系开拓商业化供应链,构建柔性智能卫星生产线,创新实现并初步实践了“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三角模型,可将卫星成本降至现有成本的几十分之一,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近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全面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涉及5大类15条具体举措,新举措的实施将更好地激发城市副中心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拼经济拼出好成绩,北京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7.7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上年全年增速2.4个百分点。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