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雾霾预警总和公众感知“不合拍”?
对无数百姓而言,近期显然是段“糟糕的日子”:11月下旬以来,严重雾霾天气频繁肆虐,仅京津冀地区就发生3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
在多地各色警报相继拉响的同时,一些不解乃至“吐槽”也随之出现:预警已经取消,空气质量依然很糟糕;为何污染指数明显爆表,发出的却是“蓝色”而非红色预警……
究竟是应急措施的“欠缺”?还是有着不为公众所知的“误解”?
一个最新的消息是:根据有关方案,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沧州6市将试点开展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逐步扩大到京津冀全境。
疑问:雾霾预警为何“迟到”“早退”?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5日11时将“重污染预警”级别由当前“蓝色”提升至“黄色”,高浓度污染气团将持续滞留,污染要待26日的弱冷空气来缓解。
11月下旬以来,华北地区共发生3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对于河北省中南部而言,肇始于18日不利气象条件的这轮雾霾,因先前的弱冷空气影响有限,至今从未散去。
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显示,平均风速小、相对湿度大、静稳天气多、主导风向的传输作用加重污染程度,是持续大范围雾霾的四大原因。
网民“气质869”说:“19日北京能见度还行,就启动红色预警。23日,北京污染挺严重,居然撤销了红色预警。今天(25日),脏空气浓烈得看不见路,为何是蓝色预警?”
事实上,这样的质疑并非少数。记者梳理发现,持续的雾霾天气下,不少北京市民提出:为何雾霾预警“迟到早退”?为何感官严重预警级别低?为何停产、停学、停车等应急措施启动霾依旧不散?
专家:预警级别与“污染时长”相关
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于2013年10月发布试行版,并于2015年3月修订,降低了预警启动的条件,其红色级别预警,涉及停产、停车、停学等措施。
北京市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4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蓝(持续24小时)、黄(持续48小时)、橙(持续72小时)、红(持续超过72小时)。
“预警颜色级别,与污染持续时长相关。”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说,AQI超200启动预警,浓度再高持续1天也是“蓝色”,浓度没那么高持续3天以上是“红色”。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文帅说,“空气质量预报”基于污染潜在趋势、数值预报、统计预报,并根据专家会商预测出未来5天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包括全市不同区域空气污染级别,是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与否、启动何种级别、何时启动和解除的判断基础。
有关专家指出,气象系统的雾预警、霾预警早已有之,而“空气重污染预警”机制的价值在于,不仅有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可以减少人类排放,也有了建议性防护措施。这已经是一种进步。同时,雾霾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指望预警措施“立竿见影”消除雾霾。
未来:京津冀核心区6市将试点重污染应急联动
业内人士指出,厄尔尼诺现象仍在持续,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多发,采暖期燃煤污染排放成倍增加,极易引发空气重污染,今冬明春多次启动最高级别应急措施的概率极高。
记者获悉,《京津冀核心区域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及应急联动工作方案(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发布,旨在统筹协调应对区域空气重污染,按照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将率先在“京津冀核心区域”,即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沧州6市,试点开展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逐步扩大到京津冀全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副市长张工透露,未来,或将率先在“京津冀核心区域”6市,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空气重污染时,共同启动“最高一级的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污染过程。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仍在征求意见中。“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开展京津冀区域未来3-7天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当预测上述6市中至少有4个城市,空气质量未来连续4天及以上、持续达到5级(含)以上重污染水平时,6市将共同提前启动实施各自的“最高一级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累积速度。
一个清楚的事实是,我国遭遇的“十面霾伏”,不仅笼罩京津冀,还覆盖华北,蔓延东北甚至江淮,呈区域化、扩散化态势。尽管多省区市已出台“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指出,雾霾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持续不懈地减排。(完)
标签: 雾霾预警